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關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4年以來,區住房城鄉建委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及區司法局有力指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強化法治思維,提升法治水平,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做出了積極的努力?,F將區住房城鄉建委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職盡責,夯實法治建設根基
(一)強化政治擔當,落實主體責任。一是區住房城鄉建委主要負責人堅決扛起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法治政府建設置于年度工作核心位置。多次主持召開法治工作部署會,制定詳細的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與普法依法治理計劃,嚴格按照區依法治區辦要求,開展營商環境專題述法,并落實年終述職制度,向區依法治區辦書面報告工作,同時向社會公開建設成果,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二是領導班子帶頭學法普法,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參與各類學法活動。2024年,安排2名新提任領導干部參加法治理論專題考試,組織139名干部職工參加普法考試,實現參學率、參考率、及格率三個100%,營造了濃厚的法治學習氛圍。
(二)完善決策機制,提升決策質量。一是嚴格遵循依法依規決策原則,全面貫徹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與主要領導末位表態制度,確保重大行政決策必經合法性審查與集體討論決定程序。二是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決策論證、法律風險防范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法制審核機制,嚴格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有效提升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依法履行職能,提升治理效能。一是規范文件審核。嚴格履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第一責任人職責,全面落實審核機制,加強審查備案工作,確保文件合法合規;二是推進政務公開。堅持全面主動公開,常態化公開重點領域政策信息,及時發布政策解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升政務公開能力與水平;三是明確權責清單。深化落實權責清單制度,推進機構職責法定化,明確權責邊界,確保依法全面履職;四是嚴格規范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持續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五是深化執法改革。貫徹落實全市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意見,穩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提升執法效能;六是強化應訴能力。深入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不斷提升行政應訴水平,維護法治權威;七是落實普法責任。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制定并實施普法責任清單,豐富法治宣傳內容與形式,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四)加強權力監督,確保依法行政。一是強化內部監督。依托內審制度,對機關及下屬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監管,及時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防范廉政風險;二是接受外部監督。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審計、群眾和司法等各界監督,認真落實司法建議和檢察建議,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三是完善政務公開程序與機制,督促公開行政職能、法律依據、職責權限等信息,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流程公開,認真辦理群眾來信來訪,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與監督權。
(五)強化法治保障,夯實工作基礎。一是加強人才建設。針對基層法治基礎薄弱、法治人才不足等問題,通過函授、自考、招聘、選調等多種方式,加大法律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充實法治隊伍;二是完善機構建設。加強法治機構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執法隊伍、法制監審機構在法治建設中的關鍵作用,為法治工作提供堅實組織保障;三是保障培訓經費。加大法治教育培訓投入,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法治學習培訓活動,同時保障法治建設所需財政經費,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清單制度落實有力,提升領導干部法治素養
一是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2024年以來,組織領導干部系統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黨內法規、國家法律及地方性法規,共計30余部法律法規;二是制定并落實委內《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為班子成員、二級班子及黨員發放《潼南區領導干部法治知識應知應會200問》40本;三是依托委黨組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和黨支部“三會一課”,定期開展集體學法活動,有效提升領導干部法治素養。
三、多措并舉成效顯著,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一)健全制度規范,夯實法治建設基礎。一是優化行政許可管理。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優化行政審批服務。精心編制事項清單,全力壓縮辦理時限。2024年,通過“渝快辦”平臺順利辦結503件,辦件覆蓋度達36%,滿意率100%;二是落實法律顧問制度。通過購買服務,與曾勇律師事務所合作,構建以法制機構人員為核心、法律顧問積極參與的法制審查體系。2024年,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意見27件,合同審查備案40件,有效規范行政行為,降低法律風險;三是加強監督,嚴格政務公開,確保依法行政。主動接受監督,承辦人大代表建議21件、政協委員提案9件。堅持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主動公開與依申請公開相結合,做好重點領域政策信息公開,規范依申請事項辦理流程。本年度主動公開信息124條,受理并辦結依申請公開14宗。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四是強化行政執法規范。積極開展執法檢查“綜合查一次”,嚴格執行免罰慎罰制度,靈活運用多種執法方式糾正輕微違法。深入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不斷提升執法質效。2024年,辦理簡易程序行政處罰案件及一般性行政處罰案件202件,處罰金額72.78萬元。召開案件審查集體研究會5次,審議行政處罰案件15件,確保執法程序正當、處罰合理合法;五是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建立健全規范性文件管理臺賬,嚴格執行起草論證、公開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等程序。建立公平競爭審查投訴舉報受理回應機制,動態清理不平等政策。2024年,審查出臺行政規范性文件1件,保留18件,清理廢止1件;六是推進執法體制改革。持證行政執法人員全部入駐“執法+監督”數字應用平臺,完成角色分配,嚴格按照要求對執法事項進行調整認領。繼續做好改革前行政執法工作,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安排執法人員下沉基層,對鎮街綜合行政執法進行專業指導培訓,有效提升基層執法水平;七是整治行政執法問題。深入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聚焦運動式執法、簡單粗暴執法等六個方面問題全面自查整改,制定并落實行政執法人員學習培訓等系列措施,構建學習培訓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持續提升行政執法質效;八是落實行政應訴制度。嚴格落實行政負責人參加行政復議聽證制度和出庭應訴制度,確保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聽證率和出庭應訴率達100%,維護法治尊嚴;九是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制定并實施全年行政執法檢查計劃,通過多種檢查方式對被監管對象開展執法檢查,及時公開執法權限和人員信息;十是強化證據法制審查,指導執法人員依法調查取證。定期組織案卷評查,以區司法局評查問題為重點,采取多種方式提升文書制作質量,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二)維護社會穩定,筑牢法治建設防線。一是穩定房地產市場。認真落實中央、市、區房地產政策,通過舉辦房交會、爭取專項債券、收購存量商品房作為保障房、支持城中村改造等措施,有效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化解保交房矛盾;二是發揮專班作用。充分發揮綜合專班與項目專班作用,由區領導包案、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9個項目專班,大力推進房屋建設交付,扎實做好維穩處突工作;三是治理欠薪問題。加強建筑領域欠薪治理,強化日常監管與部門聯動,督促落實“一金三制”,及時預警和化解討薪事件。2024年,檢查項目21個,協調處理欠薪糾紛113起,涉及金額約8245.4萬元,約談欠薪風險項目8次,督促企業及時支付拖欠工資,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四是開展掃黑除惡行動。積極開展住建領域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公開舉報投訴渠道,重點在建筑工地、物業小區、住房保障等領域開展整治。走訪群眾123人次,抽查14個項目工地資料,未發現涉黑涉惡問題;五是化解矛盾糾紛。成立3個矛盾糾紛工作專班,按照“四個第一時間”工作思路,高效推進矛盾排查化解。2024年,依法處理質量投訴134起、安全投訴6起、噪聲揚塵擾民投訴20起、農民工欠薪23起,有效化解物業矛盾糾紛220余起;六是加快推進數字住建工作。按照市委、區委要求,策劃建筑材料質量管控“一件事”,全面貫通城市內澇治理、渝悅安居、政務數字管線、渝悅·農房智管、政務·工程質量安全保障等應用場景,啟動數字住建駕駛艙建設。依托一體化公共數據平臺開展數據編目、歸集和治理,實現行政審批事項“一網通辦”;七是推動國有資產盤活。為申報“三攻堅一盤活”項目提供房屋質量安全、消防安全核查及檔案驗收指導,2024年核查項目40個。根據區政府常務會研究,對符合條件項目納入辦證歷史遺留問題處置,按照證繳分離原則,先登記后追繳。2024年,審核辦理項目15個,涉及單位13個,追收城市建設配套費366.84萬元。
(三)堅守安全底線,強化法治建設保障。一是加強在建工程監督。持續強化在建工程項目監督檢查,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三年行動,運用無人機巡檢、高清攝像頭線上檢查等“技防”措施,建立完善安全責任制清單,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意識、管理能力和安全理念;二是保障房屋住用安全。針對農村D級危房,采取領導包片、責任到人的方式,赴鎮街督導并組織專題研究,加快推進D級危房搬離。2024年,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46戶,城鎮危房整治469戶。
四、加強法治宣傳,營造法治建設氛圍
一是提升干部法治能力。依托委黨組中心組專題學習會、業務會、工作例會、專題培訓等形式,組織領導班子和干部職工學習法律法規10次,增強干部職工學法用法意識,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落實普法責任制度。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依據《普法責任清單》,利用重要法治宣傳節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上線下主題法治宣傳教育實踐活動。2024年,組織干部職工141人次參加旁聽庭審,1名人員參加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掛牌儀式,5名青年干部參加“法治潼南·青年當先”法治建設能力大賽,開展各類專題宣傳11次,發放法治宣傳資料2143份,取得良好宣傳效果。
五、2024年推進法治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意識與能力方面。部分干部職工對法治建設的全局性、系統性和長期性缺乏充分認識,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有待增強。
(二)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方面。行政執法隊伍力量較為薄弱,部分執法人員的法律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同時,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的程序意識和證據意識還有進一步強化的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政執法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三)依法化解矛盾糾紛方面。隨著物業收費管理、商品房延期交付、住房質量安全、施工噪音擾民、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方面矛盾糾紛頻發、問題復雜、化解難度大,給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造成很大阻礙,調解人員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六、2025年推進法治建設工作思路、目標舉措
(一)在法治思維上進行提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六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和區委十四屆五次、六次、七次全會各項部署及區委依法治區委員會工作要求。認真落實學法用法制度,促進領導干部樹立依法行政的思維與理念,學會運用法治方式去維護經濟發展與穩定,切實履行依法行政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職責。
(二)在依法化解矛盾糾紛上進行突破。依托建設領域、征地征收、物業管理三大領域成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法、及時、有效地預防和化解糾紛,發揮人民調解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和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積極作用,與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相互銜接,推動房地產開發、征地拆遷、物業管理等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處置,營造和諧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在普法宣傳上進行強化。切實貫徹“八五”普法規劃,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創新普法宣傳方式,深入建筑企業、物業小區等領域開展線上線下多形式、多渠道、多維度的普法宣傳活動,加強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典型案例的收集與運用,建立健全以案普法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全方位營造良好住建法治氛圍。
?
?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