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的指導意見》政策解讀
《關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的指導意見》政策解讀
?
一、出臺背景
傳染病監測預警是防范和化解傳染病疫情風險,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染病監測預警工作,強調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能力建設,健全疫情監測體系和信息報告制度,及時準確作出預警。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疾控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等有關部門,在全面梳理工作基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關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經國務院同意印發實施。《指導意見》的出臺,對建成多點觸發、反應快速、科學高效的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包括7個部分,共23條。
一是總體要求和目標。明確了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的總體要求和目標。計劃到2030年,建成多點觸發、反應快速、科學高效的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新發突發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點傳染病監測預警的靈敏性、準確性明顯提升,疫情早期發現、科學研判和及時預警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是健全監測預警體制機制。完善傳染病監測、疫情風險評估、預警、疫情報告和信息公布制度;明確疾控部門、其他部門、疾控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的傳染病監測預警職責;健全多部門、醫防協同、平急轉換等工作機制等3方面舉措。
三是開展多渠道傳染病監測。鞏固優化疫情報告管理系統,拓展臨床癥候群監測網絡、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監測網絡、病媒生物、宿主動物和環境相關風險因素監測網絡、行業協同風險監測、社會感知監測、全球傳染病疫情信息監測、傳染病有關監測等8類傳染病監測渠道。
四是規范風險評估和預警管理。規范風險評估研判、警示信息通報、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3個環節,提升預警時效,提出合理建議,協同各方做好疫情風險防范。
五是推進監測預警信息平臺建設。從加強平臺頂層設計、提高監測分析能力、提升預警預測能力3個方面,增強信息化、新技術對疫情早發現的賦能增效。
六是強化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從強化監測預警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提升疾控、醫療衛生等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2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七是保障措施。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夯實屬地、部門、單位和個人“四方責任”;加強經費保障,強化科研支撐和國際交流。
三、貫徹落實
國家疾控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強化協同配合,加強宣傳解讀、人員培訓、組織實施,督促各地認真貫徹落實,認真推動《指導意見》各項措施逐步貫徹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