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區青云水庫基本情況
潼南區青云水庫基本情況
?
潼南區青云水庫位于瓊江二級支流墩子河下游,壩址位于潼南區小渡鎮高壩村,壩址以上集雨面積94km2。潼南區青云水庫于1958年2月動工興建,1962年5月大壩竣工,水庫蓄水。
水庫正常蓄水位249.20m,設計洪水位249.37m,校核洪水位250.35m,死水位245.00m,總庫容1780萬m3,有效庫容726萬m3,死庫容834萬m3。該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和種魚繁殖的綜合中型水庫,水庫灌區3.25萬畝,供水人口8.5萬,供水范圍為沿線農村人口用水以及下游小渡鎮、319國道、2.2萬國家戰備糧庫、3座水電站、3座公路橋、0.05萬畝農田和1.5萬人的防洪保安任務,對潼南區的工農業發展和城市供水起著重要作用。
青云水庫工程由大壩、溢洪道、非常溢洪道、左右干渠組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17)規定。樞紐工程等別為Ⅲ等,大壩、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為3級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為4級。大壩設計洪水標準定為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主要建筑物主要特征參數如下:
1、大壩:青云水庫大壩為變中心角、等外半徑不對稱的非圓弧漿砌條石重力拱壩,壩頂長147m,最大壩高22.8m,防浪墻高0.8m,頂寬2.7m,壩頂高程250.61mm,防浪墻頂高程251.38mm。壩肩采用重力支墩,大壩上游面為鉛垂直,下游面為階梯狀,每層拱圈高為2.0-2.8m,厚度由上而下每層拱圈增加0.80m,設計最大中心角2φA=120,外半徑為R=40.10m,設計高寬比3.07,厚高比0.43。
2、溢洪道:溢洪道布置在大壩右岸埡口處,由進口段、進水閘、泄槽等建筑物組成。
進口段平均寬度70m左右,兩岸平順與進水閘八字翼墻連接,底高程246.00m。
進水閘總寬計59.50m,設計6孔平面鋼閘門擋水,每孔凈寬8m,溢洪道總凈寬48m,閘墩長7.20m,厚1.70m(邊墩厚為1.5m),閘底板為0.4m厚砼。陡槽進口為矩形,底寬56m,以后漸變為梯形槽,邊墻高2.74m。
3、非常溢洪道:位于大壩左岸約500m處,為均質土壩,土壩長23.50m,高2m,壩頂高程250.60m。主要用于非常洪水或發生其他緊急情況時,以拆除方式進行泄洪。
4、放水設施:左干渠取水口位于左岸檀木灣,取水型式為臥管取水,進口底高程245.73m,斷面尺寸1.2×1.2m,設計引用流量1.00m3/s;右干渠取水口位于溢洪道右側,進口底高程245.73m,斷面尺寸1.2×1.2m,設計引用流量1.00m3/s,由閘門控制放水。
5、青云水庫歷年來整治情況:1991年原重慶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永川分院對工程進行了整治擴大補充設計,1992年10月整治施工完成。2002年8月,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以壩函〔2002〕1318號核定青云水庫為三類壩病險水庫,列入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二期規劃。2006年2月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水利局以渝發改投【2006】106號文批復了青云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方案。青云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于2006年8月開工建設,2008年8月完工,2011年7月通過竣工技術預驗收,2011年 11月通過竣工驗收,主要完成建設內容為壩肩錨固并固結灌漿、壩體壩基帷幕灌漿防滲、上游壩面噴漿保護、溢洪道基礎防滲及邊墻襯砌等。
?
?
重慶市潼南區2023年水庫大壩安全責任人公示名單 | |||||||||||||||||||
序號 |
水庫 |
規模 |
政府責任人 |
主管部門責任人 |
管理單位責任人 |
技術負責人 |
水庫值班人員 | ||||||||||||
姓名 |
單位 |
職務 |
電話 |
姓名 |
單位 |
職務 |
電話 |
姓名 |
單位 |
職務 |
電話 |
姓名 |
單位 |
電話 |
姓名 |
電話 | |||
1 |
青云 |
中型 |
廖世祥 |
潼南區 人民政府 |
副區長 |
13509428807 |
代正旭 |
區水利局 |
局長 |
13996044966 |
劉子賢 |
潼南區神禹有限公司 |
經理 |
18696502962 |
陶華忠 |
青云水庫管理所所長 |
13996044868 |
李遠會 |
182230384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