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潼南區教育委員會行政規范性文件
重慶市潼南區教育委員會
重慶市潼南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重慶市潼南區財政局
重慶市潼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關于印發潼南區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
實施方案的通知
潼教委〔2021〕82號
各教管中心,各中小學:
《潼南區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區第十七屆人民政府第134次常務會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此件公開發布)
潼南區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為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滿足廣大家長對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的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廳〔2017〕2號)和重慶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關于全面推進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渝教發〔2019〕20號)精神,結合我區教育實際和發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市、全區教育大會精神,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自愿參加、因校制宜、公益普惠、公開透明的原則,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學校管理、多方參與”的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機制,進一步增強新時代教育服務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則
(一)自愿參加
組織開展課后服務工作,要遵循本校在讀中小學生及家長意愿,由學生及家長自主選擇是否參加課后服務、自主選擇參加何種課后服務,任何學校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強制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充分尊重教師個人意愿,由教師本人自主選擇是否承擔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學校不得做硬性安排。
(二)因校制宜
按照“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求,各中小學可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創新開展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學校人員、場地等資源,因校制宜地開展校內課后服務。
(三)公益普惠
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堅持公益普惠,服務經費由家長承擔,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四)公開透明
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充分征求家長意見,主動向家長公開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服務時間、服務人員、安全措施、收費標準等事項,主動接受家長和社會的監督。
三、工作安排
(一)服務對象。校內課后服務對象是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學校要優先保障留守兒童、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家庭兒童、殘疾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中低年級學生等群體的接受課后服務的需求。
(二)服務時間 。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在上課日下午正常放學后進行,每天不超過2課時,結束時間一般不晚于18:30。
(三)服務內容。各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基礎+特色”的思路,充分挖掘學校資源潛力,因地制宜設計課后服務項目,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和 興趣培養,建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后服務內容。通過作業輔導、自主閱讀、文體活動、科普活動、勞動體驗、安全演練、公益講座、法制宣傳、娛樂游戲、社團及興趣小組、觀影等課后服務指導活動,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倡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幫助,嚴禁將課后服務演變為學校教學的延伸,禁止集體教學、集體補課、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等違規行為。
(四)指導隊伍。各學校要結合實際組建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隊伍,要充分發揮本校教職工愛好特長,積極參與課后服務工作;可與青少年活動中心、規劃展覽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單位開展合作;可鼓勵家長、各類志愿者為課后指導提供公益服務;可引導退休教師、高校優秀學生、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企事業人才等各界人士,主動參與課后服務,建構多路徑、多維度、多形式的課后服務。
(五)收費標準。中小學課后服務按每生每課時4元標準,根據每月服務課時量據實核算收取,同時根據本區經濟發展情況予以動態調整。
(六)實施流程。一是學校制定《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服務時間、內容、方式、收費標準等;二是征求家長委員會意見;三是報區教委基教科備案后實施。實施前,學校要與自愿參加服務的學生家長簽訂課后服務協議,明確學校、家長、服務人員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安全保障責任后,學生方可參加課后服務。學生需退出課后服務時,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批準后退出。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區教委會同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公安局等部門,共同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的管理工作。區教委牽頭做好課后服務工作具體管理和指導監督,全力推進實施;區發展改革委負責學校課后服務性收費標準制定和調整;區財政局負責學校課后服務專項經費使用監管;區公安局負責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和安全檢查;各中小學校具體負責課后服務的開展和實施,成立課后服務工作管理小組,制定本校工作方案,精心謀劃,周密安排,確保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平穩推進。
(二)強化經費保障。全區課后服務經費由自愿選擇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家長繳納,中途參加或退出課后服務的學生,按參加課時量據實結算。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低保戶子女、特困家庭子女、烈士子女、孤兒、殘疾學生免收課后服務費。課后服務收費要按照有關財經制度納入學校財務管理,專款專用,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的校內教師、管理人員及外聘校外人員補助。不得截留或提取管理費,不得列支其他無關費用,費用支出情況要定期公開公示。按照《重慶市完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二)》(渝人社發〔2018〕144號)相關規定,向直接參與課后服務指導的本校教師及管理人員按每人每課時不超過50元的標準發放工作補助,并根據本區經濟發展情況動態調整,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管理。對學校外聘的參與課后服務的社會專業人員,可由雙方協議確定勞務報酬。
(三)強化安全管理。各學校實施課后服務要把學生安全管理放在首位,根據不同服務形式,安排一定數量的管理人員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的組織、協調、管理和服務。以課業輔導為內容的班額不超過原有班級學生人數;以校本活動、興趣小組為內容采取合班、走班上課方式的班額不得超過50人/班。建立課后服務工作人員備案制度,所有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的人員須報學校備案。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場地、設施設備、門衛登記等相關管理制度和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保障師生在校期間的安全和良好秩序。
(四)嚴格規范管理。嚴格執行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十嚴禁”,即嚴禁違背學生、家長意愿組織開展課后服務;嚴禁把課后服務演變為學科類集體教學、集體補課或奧數等競賽培訓;嚴禁增加學生作業量和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嚴禁以課后服務為名違規收費、亂收費;嚴禁以課后服務為名違規亂發津補貼;嚴禁有師德師風問題的教職工參與課后服務;嚴禁有不良記錄的機構和人員參與課后服務;嚴禁未按程序審核的機構和個人入校提供課后服務;嚴禁在課后服務時段“搭車”開展商業活動;嚴禁以開展課后服務為名,將學校資源提供給社會培訓機構作為經營場所。對違反相關規定的學校及個人,視情節輕重將給予約談、通報批評,并依規追究相關學校及人員責任。
(五)加強政策宣傳。各相關單位、教管中心、各中小學要做好校內課后服務的宣傳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各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工作,要充分征求家長意見,通過發放告知書、信息公示、召開家長會、簽訂服務協議等形式,明確學校、家長、服務人員和學生權利與義務,保障各方知情權后方可實施。
(六)強化監督管理。區教委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學校課后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確保該項工作穩步實施。區政府教育督導室將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納入經常性督導,切實加強對課后服務的管理、指導和過程性監督。完善責任督學職責,在日常督導工作中,要對責任學校的課后服務時間、方式、內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加強指導和檢查,確保課后服務有序開展。
本方案自2021年秋季學期起,在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相關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校課后服務工作具體方案,經教管中心審核后報區教委備案。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