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
2024年以來,區發展改革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工作實際,認真落實法治建設各項工作措施,現將我委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
我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主要通過中心組學習會、黨組會、干部職工大會等方式,集中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涉及發改委工作的法律法規、中央規范性文件及區委區政府關于依法治區、法治政府建設有關文件精神13次,參會學習人員累計500余人次。領導班子成員和全委干部職工通過集中學習和日常自學等方式,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學習和涉及業務工作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學習,全面強化依法行政、依法處理行政違法案件的法治思維和工作能力。
二、切實履行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全面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一把手”堅持對法治政府建設重大問題親自研究部署,主持召開會議對重大行政決策、規范性文件制定等依法行政重大事項進行集體研究討論,2024年以來組織召開黨組會24次,審議決定重大事項110余項。結合《2024年全委法治建設工作要點》,將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任務逐項分解壓實到相關科室,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干部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夯實法治建設主體責任。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督導務實開展“八五”普法教育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法治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加強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嚴格實行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行政執法人員能力素質。我委現已取得行政執法證人員35名,2024年組織線下專業法律知識培訓32人,線上不少于60個學時通用法律知識培訓32人,注銷3名調離執法人員的執法證。我委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全委干部無人因法治素養低、不依法履職受到通報批評或紀律處分。
三、抓實重點任務,加強法治保障和服務
(一)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一是公共服務實現共建共享。聯動共建醫療專科聯盟,全面開通遂潼跨省公交,率先啟用遂潼“一卡通一碼通”平臺,落實311項川渝通辦事項,實現入園、入館、乘車等23項功能互認互通、協同共享。建設重癥醫學等醫療專科聯盟24個,311項“川渝通辦”事項全部落實,建成川渝毗鄰地區人力資源產業園,農村社區堆肥資源化利用獲雙城經濟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十大典型案例。黨建統領“雙網共治”入選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二是機制創新實現協同聯動。創新探索“首席數字官”制度,在全市率先建成“數字農業大腦”。產業村支書、“青竹薈”等改革經驗獲全國、全市肯定推廣。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圍繞規劃管理、財稅分享等不斷深化制度創新,完成全國首例跨省毗鄰區域村連片規劃,攜手遂寧聯合成立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暨遂潼稅務廉情觀察站,共同印發《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服務業一體化發展規劃》《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財稅利益分享機制試行方案》,初步建立跨區域財政投入和財稅利益分享機制。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實質化運行,獲批全國首張川渝字號國家級跨區域企業營業執照。
(二)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一是成立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建立“1+22”工作專班推進機制,形成“主要領導抓部署、分管領導抓推進、一線同志抓落實”工作格局。聚焦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中的9大專項行動和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和要素環境五大環境,提出209條改革重點舉措,通過政策鼓勵、創新引領等方式,為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今年以來,我委依法受理并及時答復“民呼我為”37件,辦結37件,群眾滿意率91.89%。二是將營商環境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四大攻堅戰”重點突破,出臺《潼南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宣傳工作方案》《潼南區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任務分解清單》等系列政策文件,通過政策鼓勵、創新引領等方式,推動市場經濟不斷實現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提質發展。依托政府門戶網站、全媒體平臺和重大節會活動等,采取線上和線下相融合方式,加大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糧食安全等法律法規的宣傳,“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的氛圍更加濃厚。三是全面承接落實營商創新試點城市改革任務,“一照多址”等78個改革事項落地見效。印發《關于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定期排查歸集制度及迎接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的通知》《關于加強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典型案例排查歸集的通知》等文件,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定期排查機制,公布市場準入隱形壁壘舉報投訴渠道并建立投訴舉報解決機制,目前我區暫未發現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案例,“非禁既入”得到有效落實。采取“網格化+政務服務”模式,拓展“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加強創新探索,進一步擴大跨區通辦“朋友圈”,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切實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感、獲得感、增值感。全面推進清廉市場試點建設,積極打造“民企夜話”“問計涪江”“青竹薈”“潼易辦”等一批具有潼南辨識度的營商環境品牌。目前我區“政企溝通服務機制建設”案例進入市級清廉市場優秀實踐案例培育庫,《潼南區: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等典型經驗被市政府官網和重慶日報宣傳推廣。
(三)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建設。一是全面落實全流程電子招投標。2024年,共計完成項目120宗,涉及金額24.88億元,電子標率達98.33%。二是持續開展招投標專項整治。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及潼南區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全面清查廢止4個與全市現行招投標政策文件重復的規范性文件,累計對86個項目進行自查自糾,發現問題5個,均已及時糾正。三是嚴格招投標執法。2023年以來累計對投標人、代理機構作出6個行政處理決定,共給予不良行為記41分,針對5起投訴作出投訴處理決定。
(四)著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一是開展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編制公布《潼南區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清單》,明確法定執法事項27項,梳理市級通用賦權事項15項,在區縣自選84項賦權事項中,選取33項賦予鎮街,外加已經在運行56項委托執法事項,構建起鎮街“法定執法+賦權執法+委托執法”新模式;已實施部門包片聯系指導鎮(街道)執法工作方案,實行包片聯系為主、派駐指導為輔的執法力量下沉方式,下沉執法人員共58人。二是加強涉企執法監督。各鎮(街道)全面承接“執法+監督”數字化應用,實現執法人員、執法事項、執法活動全線上運行。截至日前,已依托該應用開展日常巡查2210戶次,“執法監管一件事”執法活動12次,行政處罰110件次。三是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出臺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十項措施”,實施涉企行政執法計劃和重大涉企執法決定備案制,建立企業“安靜生產期”模式,編制“一案三審”、執法監督、執法爭議協調等配套機制,依托“執法+監督”數字化集成應用,對執法數據進行數字化監管。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綜合查一次”組團式執法32次,惠及14家企業,11個區級執法部門及3個屬地鎮街參與聯合執法,有效壓縮執法頻次160余次。
四、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高標準高水平法治機關
(一)堅持重大事項集體討論決定,進一步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和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推進合法性審查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嚴格執行重大投資項目審批的行政決策程序,落實法律顧問制度,發揮法律顧問參謀作用,全方位保證行政決策的合法性、科學性和民主性。加強政務公開,將全委概況、法規文件、發展規劃、工作動態、人事信息、財經信息、行政執法、公共服務等信息在網上公開發布,2024年,通過委門戶網站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6條。持續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暢通依申請公開渠道,全年辦理依申請公開6件,依法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二)扎實開展油氣管道保護治本攻堅行動。一是印發《潼南區油氣管道保護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組織召開油氣管道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研究部署落實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深入推進“15條硬措施”和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加強管道防汛森林防火等重點工作。二是開展油氣管道現場檢查共計49家次,并針對巡查巡檢中發現的3處管道第三方施工、3處占壓問題隱患、2處管道標志樁損壞等9處安全隱患,強化與屬地鎮街的溝通、與區公安局開展聯合執法,多重監管力量形成合力,提高新增隱患整治效率;隱患整治過程中,做到執法與普法結合、從嚴執法與說理式執法結合,并督導企業做好隱患整治過程管控,提高新增隱患整治成效,截至目前,9處管道問題隱患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以“安全生產月”為契機,聯合重慶輸氣作業區(磨銅線),共同開展長輸油氣管道安全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油氣長輸管道安全保護知識,提升管道沿線廣大群眾管道保護意識。
(三)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持續落實糧食購銷定期巡查制度,前三季度針對糧食購銷領域政策規定執行情況,重點面向糧食儲備企業和加工企業開展檢查,及時全面掌握糧食購銷領域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發現日常監管或安全生產管理問題9個,已督促企業整改到位。充分發揮12325全國糧食流通監管熱線作用,落實糧食流通監管“鐵拳行動”工作部署,強化監管,目前全區未出現一件糧食流通投訴案件。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法律學習教育還需加強。機關干部因工作任務繁重,在學法用法上主要還停留在應付工作所需的層面,缺乏系統鉆研各方面法律法規知識主動性、積極性。
二是與業務工作融合不夠充分。在新的發展形勢與工作要求下,法治建設與業務工作融合得還不夠充分,法治建設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運用法律的思維和方法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敏銳度和能力還需加強。
三是普法形式較為傳統單一。普法形式上大多停留于拉橫幅、設立咨詢臺、發放學習資料、微信轉發等常見普法手段,利用新媒體方式開展普法次數較少,普法吸引力有待增強。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政策學習,緊抓思想引領,在理論基礎上再提升。以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市委、區委出臺的相關法治文件和會議精神,通過專題講座、知識測試、觀看教育宣傳片、自主學習等方式,全面提升干部職工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切實做到知法懂法、學法用法,增強依法行政能力。
(二)聚焦重點任務,切實履職盡責,在推動落實上再加力。要加強統籌、科學安排,做好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把法治建設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與市委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結合起來,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錨定目標任務,強化責任擔當,以法治建設工作的實際成效推動“一規劃兩綱要”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落細。
(三)激發宣傳活力,強化輿論引導,在法治宣傳上再突破。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制度,強化黨務業務融合,持續提升廣大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大對行政相對人的法治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升居民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維意識。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