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城市管理局 關于加強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 規劃設計工作的指導意見
?
?
?????????????
重慶市城市管理局
關于加強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
規劃設計工作的指導意見
渝城管局發〔2022〕15號
?
各區縣(自治縣)城市管理局,兩江新區、萬盛經開區城市管理局,重慶高新區城市管理局,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重慶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精神,加強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工作,充分發揮公園綠地生態、游憩、造景、文化功能,服務各年齡段人的全面發展,助力兒童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現將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將兒童優先、關愛老年理念融入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工作中,全面加強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規劃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務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原則
——功能優先原則。合理布局功能分區,充分發揮公園綠地的生態、游憩、造景、文化功能,適當拓展娛樂、健身、社交、避險功能。
——安全舒適原則。保障兒童、老年人可以安全、無障礙的使用空間、設施,分析不同年齡段人群身心狀態、行為方式,充分考慮人在特定環境中的舒適度。
——共享共建原則。應保障兒童、老年人有權、便利地進入城市公園(包括專屬空間和共享空間)。保障兒童、老年人對影響其本人使用的一切空間設施發表意見的權利,重視其反饋的意見,鼓勵其在適宜的階段以不同形式參與到公園綠地的規劃建設。
——特色發揮原則。尊重歷史和既有城市公園綠地空間形態,挖掘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將其融入到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的規劃建設中,提升山地城市公園的在地文化特色。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底,全市完成80處單個面積5公頃以上城市公園全齡友好化更新改造,其中每個區(縣)至少改造2個以上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新建城市綜合公園、大型專類公園100%符合全齡友好要求,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四、工作要求
(一)注重系統規劃
1. 在新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時,鼓勵編制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專項規劃,結合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等公園體系規劃,將用地面積5公頃以上城市公園綠地兼容布局為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并在城市用地范圍內均衡布局。
2. 城市公園用地應盡量選在交通便利,三分之一以上的陸地坡度在25°以下,實現各年齡人群可達、可游、可覽的地塊。
3. 未實施的規劃公園綠地,進行公園規劃設計時,應貫徹全齡友好理念,用地面積5公頃以上的應進行全齡友好專項設計,用地面積5公頃以下的因地制宜布局適兒化、適老化的游憩景觀、活動場地和服務設施。
4. 現狀城市公園進行全齡友好型更新改造應符合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及其他各類專項規劃要求,原則上用地面積5公頃以上應全面完成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改造;用地面積5公頃以下的現狀城市公園,可結合周邊主要使用人群,因地制宜進行兒童友好或老年友好化改造。
(二)注重功能布局
1. 公園內須滿足各年齡段對公園功能的不同需求。須建設滿足兒童趣味游覽、科普教育、探索游戲等需求的活動空間;建設滿足老年人和失能人員生態體驗、健身休閑等需求的活動空間;營造功能健全,使“老、青、幼”均能全齡參與共享的公園活動空間。
2. 以運動功能為主的適合青少年的動態空間和以休閑功能為主的適合老年人的靜態空間應適當分割,并以慢行系統串聯。
3. 公園內地形較為平坦、周邊景觀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地段優先布置適宜老人、兒童使用的活動場地。
4. 納入城市更新、城市提升的公園綠地,根據游人的活動需求和行為特點,綜合考慮各年齡段人群活動區域對公園周邊區域的干擾程度,優化調整公園的整體布局與功能分區;優化完善功能區后的公園綠地須符合公園綠地規劃設計管理相關要求。
(三)注重無障礙交通體系
1. 宜利用地形條件設置無障礙通道,開展有重慶特色的山地公園全齡友好型無障礙設計。
2. 城市公園主要出入口應設置無障礙專用通道,寬度設置不應小于1.20米,保證一輛輪椅和一個人側身通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無障專用通道寬度設置為1.80米,保證同時通行兩輛輪椅。
3.城市公園主要出入口現狀設置為臺階不具有無障礙通行能力的,將部分臺階改造為無障礙坡道,讓公園的主出入口達到無障礙通行,山地公園綠地無障礙坡道縱坡應小于8%;坡度大于8%時,宜每隔10米~20米設置休息平臺。
4.城市公園主要出入口現狀設置的臺階坡度大、線路復雜,不具有無障礙坡道改造條件的,根據現狀條件結合堡坎崖壁設置觀光電梯或結合高邊坡設置室外自動扶梯,觀光電梯、自動扶梯等室外型設備的驅動裝置和使用材料應具備適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
5.城市公園應結合主園路設置無障礙游覽路線,并能到達主要景區和景點,且宜形成環路。無障礙道路縱坡宜小于5%,具有山地地形特征城市公園的無障礙游覽路線縱坡可放寬到不大于8%;無障礙游覽路線不宜設置臺階、梯道,須設置時應同時設置輪椅坡道。
6.無障礙游覽路線上的橋應為平橋或坡度在8%以下的小拱橋,寬度不應小于1.20米,橋面應防滑,兩側應設欄桿。
7. 園路路面鋪裝應平整、防滑、不松動,園路上的窨井蓋板應與路面平齊,排水溝的濾水箅子孔的寬度不應大于1.5厘米。
8.園路緊鄰湖水岸、邊坡一側應設置護欄,護欄扶手的材質應選擇耐污、防滑、手感舒服的材料。鼓勵設置無障礙雙層扶手,上層扶手高度85-90厘米,下層扶手高度65-70厘米。
9. 公園內景觀院落的出入口、院內廣場、通道以及內廊之間應能形成連續的無障礙游線。在有三個以上出入口時,應設兩個以上無障礙出入口,并在不同方向。院落內廊寬度至少要滿足一輛輪椅和一個行人能同時通行,寬度不宜小于1.20米。單體建筑和組合建筑包括亭、廊、榭、花架等,若有臺階時,入口應設置坡道,景觀建筑室內應滿足無障礙通行。
(四)注重服務設施配置
1. 公共廁所、飲水器、洗手臺、游客服務中心和休息座椅等公共設施應滿足無障礙設計的要求。兒童飲水器操作臺高度不應超過70厘米;應在男、女公共廁所內各設置1個無障礙坐便器;公廁內應設置比例不小于50%的低位洗手臺,低位洗手臺安裝高度50-55厘米;垃圾桶投入口高度不應超過80厘米;老年活動場地與公共衛生間的行走距離小于100米。
2. 公園內夜間照明和場地照明應符合國家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 163)中的照度規定,對于人員可接觸的照明裝置應采用特低安全電壓供電,有集會或其他公共活動的場所應預留備用電源和接口。
3. 公園內導視系統應重點關注兒童、老年人或失能人員的需求,采用顏色醒目、形式文字統一的導視系統,并應具備語音播報功能。
4. 公園內各種設施、器械和設備結構應堅固耐用,避免形成硬棱角,保障游覽人員的安全。
(五)注重植物設計
1. 植物設計應體現對使用者的人文關懷,植物配置應選擇芳香、保健植物;不得在活動區域用飛毛飛絮、有毒有刺、易生病蟲害的植物。
2. 植物景觀宜體現季相變化,應適當增加秋冬季落葉喬木,滿足游人夏季遮蔭納涼和冬季沐浴陽光的不同需求。
3. 兒童活動場地的植物配置應滿足兒童心理需求,滿足以“一米高度看世界”的兒童視角,滿足視線通透、活動無阻及看護兒童安全的需求。
(六)注重自然文化保護傳承
1. 編制公園規劃設計方案應充分尊重用地內地形地貌,保護好現狀歷史文化、植物群落,進行低影響的開發建設,塑造山地特色。
2. 進行改造的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應保留公園原有場地特色、景觀及功能的基礎上進行微改造,避免大拆大建。
3. 宜根據公園場地內部的光照、降雨、風向等自然因素的特征和變化規律,利用植物、地形、構筑物、建筑、水體等園林要素營造場地環境,改善微氣候環境,滿足游覽舒適性。
4. 挖掘公園歷史和文化內涵,并以適當方式進行展示。為公園內的喬、灌、草等植物制作標志牌,標明其科、屬、種、拉丁文、習性、用途等,宣傳植物專類園的主題,充分發揮公園科普功能。提升公園內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水平,通過“公園+文化”的方式,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產品與服務。
(七)注重推進落實
1. 提高認識站位。加強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落實兒童、老年友好型城市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舉措。城市管理部門應全面加強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規劃建設,充分發揮全齡友好型公園作為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和老有所樂場所的作用。
2. 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城市管理部門應加強組織領導,協調財政部門落實資金保障,制定建設改造計劃分步實施。在推進現狀公園綠地更新、提質、增效和新建公園綠地過程中,應把全齡友好理念貫穿公園規劃、建設、管理始終,并將全齡友好規劃設計要求納入城市公園規劃方案論證內容。
3. 建立評價體系。市城市管理局將進一步完善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技術導則和評價體系,進一步鼓勵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規劃建設。
4. 加強宣傳培訓。各級城市管理部門在進行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時,應多渠道征集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的意見建議,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切實加強公園規劃管理人員業務培訓,采取多種形式普及全齡友好性城市公園理念、相關知識和應用示范案例;充分利用各類媒體特別是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加大對全齡友好性城市公園先進理念的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綠地規劃、建設、管理中來。
?
?
?
???????????????????????????? ?重慶市城市管理局
????????????????????????????? 2022年12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